近日,一青年女性因反复头痛到神经医学科就诊,经检查未发现明显脑出血或颅脑占位性病变。
医生怀疑患者的头痛可能是由鼻子蝶窦炎引起的,建议她到眼耳鼻喉科做进一步检查。医生接诊后仔细查看了患者的ct影像,发现患者存在孤立性蝶窦炎,蝶窦内由不均匀密度增高伴高密度钙化斑点。
考虑到药物保守治疗对真菌性蝶窦炎无效,最后进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。手术中,医生探查到患者蝶窦内由大量的黄褐色真菌团块,窦内黏膜水肿。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曲霉菌感染。
术后一周,患者复查时发现窦内黏膜水肿减轻,头痛症状也消失了。
真菌性蝶窦炎通常由曲霉菌、毛霉菌等真菌引起。这些真菌通过上呼吸道进入鼻腔,进而侵入蝶窦黏膜,导致窦腔内环境改变,为真菌生长提供了条件。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,真菌容易在鼻腔内繁殖并引发局部感染。
免疫力下降
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,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减弱,使得真菌更易于通过上呼吸道进入鼻腔并在蝶窦内生长繁殖。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慢性疾病、营养不良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疗和化疗等因素导致的。
环境因素
高湿度、灰尘、真菌暴露等环境因素容易增加感染风险。例如,在潮湿、通风不良的环境中,真菌可能大量繁殖,并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上呼吸道。此外,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体也可能导致感染。
鼻腔清洁不当
不正确的鼻腔清洁方式或护理不当可能导致鼻腔内环境失衡,有利于真菌的生长。例如,使用不合适的鼻腔清洁剂、频繁挖鼻孔等行为都可能破坏鼻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,为真菌提供生长机会。
上呼吸道感染
上呼吸道感染,如感冒、鼻炎等,可能使鼻黏膜受损,为真菌入侵提供机会。这些感染可能导致鼻腔内环境改变,如分泌物增多、纤毛运动减弱等,使得真菌更容易在鼻腔内定殖和繁殖。
医源性因素
在某些医疗和手术过程中,如鼻腔填塞物留置时间过久、鼻窦手术后的伤口处理不当等,也可能导致真菌通过上呼吸道进入鼻腔并诱发真菌性蝶窦炎。
鼻塞
由于真菌感染导致鼻腔内粘膜充血肿胀,气流受阻,从而出现鼻塞症状。
流涕
真菌侵入蝶窦后,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,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,可能表现为黏液性或血性鼻涕,并可能伴有异味或颜色改变。
头痛
真菌性蝶窦炎会导致蝶窦内的压力增加,压迫周围神经,进而引发头痛。头痛一般位于眼眶后部或额部,有时可放射至头顶或枕部。
面部压痛
炎症可能向周围组织扩散,刺激周围的神经细胞,产生疼痛感。面部压痛通常集中在眼周区域,按压时疼痛加剧。
嗅觉减退或丧失
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可能堵塞嗅觉感受器,影响气味信息的传输,导致嗅觉异常。
此外,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烧、幻味等症状。这些症状持续不缓解时需及时就医。
保持良好的鼻腔卫生习惯
定期进行鼻腔冲洗,避免过度使用鼻腔喷雾剂,以减少真菌感染的风险。
避免接触过敏原
如花粉、宠物毛发等,以减轻症状。对于已知的过敏原,应尽量避免接触。
保持室内空气流通
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有助于减少真菌滋生。
增强免疫力
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,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,减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。
积极治疗原发病
若患者有慢性鼻炎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史,应积极治疗原发病,以降低真菌性蝶窦炎的发生风险。